纺企新技工缺口怎么破?
“宁送外卖,不去工厂”,这个让曹德旺、张兴海们关注的工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在纺织行业也很典型。
当前,高级技能人才在纺织行业成为“稀缺资源”,尤其在棉纺织行业,一线优秀技术工人的短缺,成了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难题。“招人难,留人难”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还限制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提升,更制约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那么,面对现实,棉纺织企业能否凭借自身努力破解人才缺乏之困?棉纺织行业要健康发展,又需要怎样的人才培养体系,构筑起怎样的人才基础呢?
人才供需面临新矛盾
“当前纺纱厂一线员工工资由过去的每月3000元上涨为5000-6000元左右。即使这样,纺纱厂仍然面临招工难的尴尬处境,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存在缺口。相较大型棉纺织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培养人才更难’。”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杨润凯说。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了解,河南、山东及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大型棉纺织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在40-45岁之间,企业不断提高工资仍无法招到可持续工作的年轻工人,缺工问题已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
为解决普遍存在的“用工缺口”,近几年,不少棉纺织企业开始建设智能工厂。而随着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袭来,当前,棉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人才问题也“升级”了。
“设备条件提高了,但人才质量不匹配,纺织企业招聘大批工人进行培养后,却没有几个工人能长期留在企业,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叶戬春表示,如今,数字化纺纱车间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用工需求,过去企业万锭用工高达320人,而现在这个数字甚至可以缩减到15人。很多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流水作业的生产工人,而是懂专业技术、懂数据系统、懂企业管理,愿意扎根生产一线的新型管理人员。
要发展高端纺织,人才至关重要。谈及人才与企业的关系,杨润凯直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人才技术支撑的纺纱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国际竞争压力下,纺织企业越来越需要一批精通外语、能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浪潮下,企业需要既懂纺织又懂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
一方面,“技术工人”的门槛高了,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的吸引力却小了。虽然纺纱企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工厂环境和员工待遇有所改善,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认为,制造业工厂技能单一,发展空间小,这也是“技术工人”这一岗位吸引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纺企多措并举忙育才
面对“人才难得也难留”的现实困局,棉纺织企业千方百计做好“自己的事”,多措并举,稳定队伍,提高存量质量。强化内部培养、组织技能竞赛、开展校企合作等,都是当下棉纺织企业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达纺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今年,企业建立了规范、系统的新进大学生培养制度,为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全面落实”导师制“培养。
“‘师带徒,老帮新’是悦达纺织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通过这种师徒培养模式,建立起亲密的师徒关系,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员工队伍。”悦达纺织董事长戴俊表示,今年3月,企业举行师徒帮带签订协议,旨在催生人才方阵,加速提升企业新进大学生的岗位履职能力。
如意棉纺集团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今年在南疆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对在本次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企业按要求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从精神和物质方面进行奖励,极大地提升员工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
为组建优秀的产品研发团队,近几年,棉纺织企业与高校进行人才合作也十分普遍。
今年8月,鲁泰纺织与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签约,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和科技处面向全校发布了鲁泰集团技术需求,来自9个学院的46名专家教授踊跃报名,有效推动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
多方协同破解用工难
要解决行业人才缺失矛盾,单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曾在2021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上表示,棉纺织产业要聚焦产业人才培养,厚植科技创新力量,要发挥政府、协会、企业、高校的多方力量,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他主张,结合棉纺织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高校需完善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政府需提供更多平台和资金扶持,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协同发展;行业协会要营造投身实业、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提升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浙江兰溪的做法值得借鉴。近年来,兰溪以技能共富联盟为抓手,打好“培训+竞赛+等级认定”三张“技能牌”。
做好技能培训、夯实技术基础是张牌。自2020年以来,兰溪市累计开展纺织技能培训120场次,培训人数达1.2万余人次,与当地多所知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了7个技术转移中心、2个研究所,用于定向培养专科、本科学历职工,实现纺织工程专升本。
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代练”提高技工队伍素质是第二张牌。兰溪组织当地各政府部门,积极开展纺织技能竞赛。2020年,在兰溪承办的全国纺织行业“兰溪-金梭杯”织布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的织布工赵婷在比赛中荣获“全国棉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作为技术骨干,如今,赵婷已成为该企业的质量副厂长。“竞赛平台的搭建不仅让各参赛选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操作技能规范化,还有效提高了各企业的人才队伍素质。”赵婷说。
第三张技能认定牌,更是让纺织人才实现了“技薪”双赢。今年,兰溪全面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对通过认定考试获得三、四、五级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人,分别给予2000元、900元、800元的财政补助。兰溪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童福友表示,今年1-9月,兰溪市累计对15家企业开展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帮助1358名织布工获得了技能等级证书,其中三级(高级工)达1144人。自技能等级认定以来,企业技术工人占比提高到24.3%以上,人均年收入增长6%以上,收入的提高让企业的人才队伍更稳定。
在协会层面上,今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组织业内专家编制了《棉纺织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耀表示:“科技创新正在重塑棉纺织行业的形态与格局,棉纺织行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编制这套教材,也是为推动棉纺织行业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此外,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中国棉纺织行业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线上培训也将于近日上线,期培训内容具体到清梳联、精梳、并条、粗纱、粗细络、涡流纺、整经、浆纱、织造相关工序操作技能、质量控制等各个工艺环节。王耀表示,希望线上培训的举办能为更多纺织人提供公开、便捷的学习平台。
AA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