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如何变“金蛋”?一起来了解“数字棉花”全产业链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这四个字里,“衣”排在了位。棉花,是制衣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0万亩左右,其中新疆、长江流域、黄淮地区是产量多的地区。每年从10月到12月是棉花的集中采收和交售期。我国不仅是全球大棉花生产国,也是全球大的棉花消费国。如今,棉花从育种到种植、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可以说是“科技感满满”。接下来,我们就从不同角度一起了解棉花数字全产业链。
走进棉花交易市场看棉花的数字画像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在中国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大屏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又是怎么汇聚到这里的?对棉业高质量发展又能提供哪些重要支撑呢?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好武:这些数据是“数字棉花”构成。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和追踪到包括我国棉花主产棉区种植面积、籽棉实时收购量、出库量等数据信息,涵盖了新疆全部棉花的种植、交售、加工、检验、仓储、物流、交易等各环节的大数据。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是国家为了棉花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于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平台型服务组织。现已打造了棉花交易、监管物流、资金服务、数据信息等四大服务平台,为棉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实现了棉花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目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服务涉棉企业总数已超5000家,占全国涉棉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好武:中国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种植、交易各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这些数字要素构成了中国棉花全产业链,使棉花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实现了全产业链数字化的农产品。
走进主产区探寻棉花生产的数字场景
那么,应用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棉花生产到底和传统模式有什么不同?首先,跟随记者去采摘现场,看看一朵朵棉花是如何变成一枚枚“金蛋”的。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产区,眼下,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的近170万亩棉花已进入后采收期。
大型采棉机在田间轰鸣穿梭,记者通过架设特种镜头,记录了数字化收割的全过程。采棉机按摘头分成三到六行,整齐划一协同作业,就像一把把梳子,梳走地里的棉花。
采棉机的内部采用风机负压,将一朵朵棉花顺着管道传送到集棉箱,再通过打包仓压缩成包。每隔10分钟左右就能产下一枚“蛋卷棉”,它们也被棉农称为“金蛋”。
棉农不用费心费力,这些体积庞大的“金蛋蛋”,都是由采收打包一体的采棉机自动完成。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棉花地里产“金蛋”,“金蛋”有多大呢?高度比我身高还要高很多,再看一下它的长度和宽度,我的手臂完全张开也不能抱住它,一个棉包的重量有两吨多。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宗义:这一个“金蛋”卖到一万多块钱。今年收成还可以,我这一块地大概可以收接近50个“金蛋”,毛收入应该在60多万元。
2021年以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新疆设立了全国大的棉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小程序提供银行融资贷款、价格查询、交售追踪、加工厂对接等精细化服务。截至目前,今年通过平台贷款的棉农超过了7000人,专项贷款累计使用超20亿元,户均贷款超过20万元。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大泉乡棉农薛志军:现在,有好多家银行通过棉农综合服务平台看棉农种植面积多少,评估完了以后可以给贷款。像我今年通过棉农综合服务平台贷了100万元。效率特别快,一般情况下多一天就可以审批下来,直接可以打到卡上,而且利率低。
走进棉花仓库看棉花溯源
随着大规模机收进入高峰期,今年的新棉交售季在天山南北同步展开。棉花采收结束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交售、加工、仓储和贸易等市场环节。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每一包棉花都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
记者走访了新疆多地的棉花加工厂,发现棉花交售环节的数字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棉农交售籽棉时刷一下身份证,轧花厂的数字系统就会打出一个带有18位数字的追溯卡。
新疆利华棉业第五棉花加工厂负责人王丽:我们通过生产线把蛋蛋棉加工成棉包,上面有一个唯一的追溯识别码,有种植的信息,包括产地、质量、重量、年度,全部都有的。
在这家运营了30多年的老车间,一台全新的棉花“数字认证机”和工人一起工作。进入工厂的棉花都会在这里“打卡”,加工成皮棉后,系统自动关联追溯卡,生成32位的条形码,实现了从籽棉到皮棉的溯源。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数字棉花”项目负责人单旭:籽棉的追溯卡也是籽棉的“身份证”,作为质量追溯很重要的依据之一,政府通过它给棉农发放目标价格补贴。
带着这张“身份证”,棉花进入仓储、物流和贸易环节。
总台央视记者蒋树林:新疆大的棉花铁路专用线可以同时停靠两列完整的货运专列,有86个货位同时作业。
新疆兵棉宏泰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俊杰:基本上一次能发运将近5000吨皮棉,铁路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板块,因为汽运价格相对比较高,铁路运输价格相对便宜,所以我们要发挥铁路的优势。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仓储管理部总经理夏明:我们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棉花第三方监管网络和体系,拥有覆盖全国主要棉花产销区和物流集散地的指定监管仓库130多家,静态棉花仓储能力超过1300万吨。每年我们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包括涉棉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规范的监管服务超过1500万吨。
“数字棉花”的发展空间何在?
现在,数字化已经赋能棉花的全产业链。未来,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棉花生产进程如何发展?又能为产业作出哪些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棉花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消费棉花800万吨左右,占全球棉花消费量的30%左右。在多部门联动、政策和产业相互作用下,我国棉花产业已形成棉农增收、棉业增效、纺织受益的多赢局面。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着棉花主营业务的传统优势,系统涉棉企业适应棉花产业布局调整和市场变化,保持了50%左右的棉花收购市场份额。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棉花产业,不断向棉花全产业链各环节扩展,实现了棉花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综合服务,以及棉花监管和物流配送的智能服务,促进了产销精准对接、棉花质量追溯和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
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棉花生产还将赋能耕、种、管、收、加工等多个环节。数字孪生、遥感卫星、北斗导航等新模式、新农具助力高标准棉田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生产项目不但可以帮助农民降低投入,减少化工产品对土地的污染,也可以精准计算农作物碳汇数据,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服务。仅以节约10%的用水量计算,将可以为新疆节省出近400万亩棉花的用水指标;在棉花单产、总产以及机械化采收率上,更是快速增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勇:新疆棉花机采率,今年预计能够达到90%。下一步要加快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等平台的建设,推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建设,这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八大产业集群之一。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好武:我们利用现有的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以及创建的多种商业模式,服务全国5000多家的涉棉企业和新疆绝大多数棉农。下一步,积极探索向下游纺织企业延伸,促进新疆棉业高质量发展。
AA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