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蚕桑产业织出“新丝路”
湖北有桑园2万多亩,每年蚕茧产量超过3500吨,年综合产值达15亿元。眼下正值秋蚕收获时节,湖北各地的蚕农正抢抓农时收售蚕茧。
在湖北蚕桑主产区襄阳南漳,蚕农们把一颗颗白花花的蚕茧送到收购点。蚕农李大全今年迎来了大丰收,一筐筐蚕茧,换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襄阳南漳县板桥镇新集村4组村民李大全:“往年我们都只活个80斤到90斤,今年10张纸我们都搞了1000斤蚕茧,全年养蚕收入在25000块钱。”
在板桥镇,喜获丰收的不止李大全一人。今年年初,合作社向蚕农们推广小蚕共育集中供养模式,还引入了新蚕种“楚风汉韵”,将蚕农养蚕周期缩短到了15天。新品种加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蚕农们的养殖收益。
襄阳南漳县宏茂蚕茧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双宝:“这个品种抗病能力非常强,出丝率相比传统品种要高20%。”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凡:“它的茧丝比较厚,适合烧制5A级以上的生丝,保证了它的丝质,又一方面又保证了它的强健性,给蚕农还有烧丝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大的经济效益。”
在宜昌远安县嫘祖镇,投资35万元蚕丝被加工生产线刚刚建成投产,一颗颗雪白透亮的蚕茧,在这里被加工成了一床床柔软的蚕丝被。当地还开始研发蚕桑系列特色产品,走桑旅融合之路。
宜昌远安县嫘祖镇荷叶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学文:“我们一张蚕纸的附加值成倍增长,由之前的一张蚕纸的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
宜昌远安县嫘祖镇农办负责人柴正雄:“推进蚕桑养殖与研学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桑蚕产业潜能,擦亮文化名片。”
眼下,湖北还在持续延长蚕桑产业链,已培育了集蚕茧生产、收烘、缫丝、加工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家,地理标志产品“郧阳桑蚕茧”、中国名牌产品“梦丝家”蚕丝被等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去年带动蚕农增收2.88亿元。
AA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