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阻燃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阻燃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阻燃资讯中心

阻燃资讯中心

陇南康县:小山村来了“机器人”

城南二哥2024-03-11 11:18:50阻燃资讯中心145来源:阻燃布料_阻燃面料网

  时值初秋,康县大南峪镇的智能养蚕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随着新引进的全套智能化设备哒哒作响,两位身穿橘红外套的“机器人”正在有节奏地将一盘盘白胖的成蚕有序地挪到传送带上,再通过传送带输送至下一个喂养环节中。

  “我今年家里也养蚕,靠传统人工养的,春夏两季总共养了7张,收入接近1万元,三四个人成天忙着呢!”在基地务工的大南峪镇票草湾村村民李均英和记者交谈时说道。

  康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上世纪90年代蚕桑产业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但由于蚕桑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农业专业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成了制约当地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大南峪镇是康县的蚕桑主产区之一,全镇有桑园3500亩,受农村外出务工潮影响,传统蚕桑种养模式的劳力缺乏问题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大南峪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组织镇上相关工作负责人赴重庆、四川等蚕桑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决定引进智能化自动控制养蚕设备进行自动化喂桑,降低养蚕成本,让传统蚕桑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新引进的设备有智能养蚕大、中、小三个车间和2条自动化系统生产线,每个车间实行智能化操作,送料、喂蚕、除砂,全过程只需要三个人就能完成。通过智能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原来单产量一张蚕70斤,现在能达到80斤,收益在800到1000元之间。只要有桑叶的情况下,从四月份开始要养到十月份,一批结束可以接着养下一批,一年可以养10批次,通过智能蚕桑提高蚕种催青一日孵化率提高5%以上,劳动力为原来的1/20,降低能耗、物耗4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8至10倍,蚕茧优质率提高25%。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种养分离模式,农户栽桑、卖桑叶,集体合作社来养蚕。农户把桑叶变现增加了收入,集体合作社壮大的同时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大南峪镇镇长李金利介绍说。

  离开基地的时候碰到前来卖桑叶的李河村村民赵均德,“我年龄大了手慢滴很,一早上能摘三四十斤,一斤5毛钱,一回卖十几块钱,人家手麻利的,一早上要摘七八十斤呢,卖几十块钱哩!钱多钱少先不说,以前栽的那么多的桑树就不浪费了!”话语间充满着对传统养蚕的留恋。

  截止目前,大南峪镇蚕桑产业发展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体系,加上传统养蚕,蚕桑产业覆盖全镇21个村。2023年养蚕能达到1300余张,预计产茧10.5万斤,产值能达到230余万元。

  李金利对蚕桑产业的“科技革命”充满信心,他说,现在全县有5 .8万亩的桑园,扩大养殖规模有基础条件,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引导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积极参与,进一步延长蚕桑产业的产业链。

  “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30多年来,蚕桑产业持续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到小山村的“机器人”让传统“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从传统人工操作到智能化,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将传统蚕桑养殖向高产、优质的现代产业转型,为产业振兴、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AAA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4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