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阻燃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阻燃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阻燃资讯中心

阻燃资讯中心

“一双袜子”织出南疆农民现代生活

城南二哥2024-03-18 11:10:37阻燃资讯中心166来源:阻燃布料_阻燃面料网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台织袜缝头机、一台织袜定型机、数套袜板占据了大半空间,靠窗的墙壁上张贴着“我心中的天安门”的彩页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33岁的阿瓦汉·买买提和她的母亲分工协作,每天收入大约150元。记者到访时,她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缝头、翻袜、定型等织袜后道工序工作。

  阳光下,坐在轮椅上的阿瓦汉·买买提脸上带着微笑,她一边干活,一边不时抬头望着墙面。她告诉记者,能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是她大的梦想。

  8年前,阿瓦汉·买买提的人生遭遇至暗时刻:家中盖房时,她不慎从屋顶摔落,落下终身残疾。与丈夫离婚后,她带着两岁的女儿生活,日常起居还需要年迈的父母照顾。阿瓦汉·买买提那段时间整日以泪洗面,一度抑郁。

  如今,她靠自己双手劳动,在家门口实现了赚钱养家。这一切,与一家名叫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有关。

  这家民企负责人张文茂紧紧抓住南疆承接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只身一人,投资南疆。不到十年,从一片茫茫戈壁滩到建成面积1500亩的袜业产业园,从开始受到部分当地群众的质疑,到如今吸引越来越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他带领团队开创“总部+家庭工坊+农户”的“唐锦家庭工坊”模式,辐射南疆四地州,建立了10多个“乡村车间”,帮助当地很多群众开始从田间地头走向工厂车间,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这家企业不仅结合南疆劳动力丰富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同时也把企业运营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坚实桥梁。

  家庭工坊:居家就业增收新尝试

  7月,南疆,骄阳似火。

  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4连图木休克镇的朱力姑·阿布拉家,15位维吾尔族女性按照缝头、翻袜、定型等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棉袜后道工序生产。

  朱力姑·阿布拉不时叮嘱姐妹们注意各项生产安全事项。当有姐妹们因家中急事出现空缺时,她及时进行补位,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朱力姑·阿布拉没成想,没有投入一分钱,只出员工和场地,仅收取生产管理费每年就多了5万元。她将家中的蔬菜大棚改成棉袜生产车间,而定型机、缝投机、袜版、台桌等设备安装、生产用电等均由企业提供,自己只需叫上左邻右舍的姐妹们加入,企业提供岗前培训,并由老师傅传帮带。随着用工熟练程度不断加深,姐妹们从初的人均月收入1500元增加到现在的人均月收入3500元不等。

  “走路10分钟就到了,在这里上班时间灵活,家里有事就办自己的事,办完事随时过来干活,按件计工资,多干多得。”买里亚木·吐孙介绍,看到自己挣钱了,身边有四个姐妹主动要求到“唐锦家庭工坊”上班,获得了稳定收入。

  张文茂介绍,像朱力姑·阿布拉家的生产车间,便是“唐锦家庭工坊”模式的具体实践。企业通过“总部+家庭工坊+农户”的模式,利用团场或连队闲置居民楼、厂房场地等资源,免费提供缝纫机、小型定型机以及模具、桌台等设施,分家庭或分组别(3人一组)成立“团场工坊”或独门独户的“家庭工坊”,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在家就业就能致富增收,而且不误家事农时,受到少数民族群众认可和欢迎。

  “居家就业”新模式,张文茂用了近十年思考探索。

  南疆农村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力长期难以就业,贫困问题一度十分突出。这里三面环山,中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南疆四地州超过1000万人口生活于此,人均耕地不足两亩,自然环境干旱缺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乡村。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承接不少东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落地,并重点向南疆倾斜。

  在商海打拼数十载的张文茂2015年初到新疆,嗅到了商机。为了响应政策号召,他从阿拉尔到图木舒克,将自己的纺织事业放到了南疆,并选择了用工门槛较低的棉袜。

  2020年,他在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投资建设袜业产业园,规划总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达产后形成1万台袜机的规模,年产13.2亿双中高档棉袜,可带动1万人就业。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产业园已建成13个车间,共5960台袜机装备完毕投产,职工人数已达1200多人,日产250万双棉袜,2022年总产值突破3亿元,全球有主要客户115家,产品主要外贸合作国家22个,已经成为全球单体生产规模大的袜业企业之一。

  张文茂说,南疆的优惠政策力度很大,综合成本要低于内地同行业60%以上。“我们单一的工业用电价格0.35元/千瓦时,而内地工业用电价格大约0.8元/千瓦时,和同行相比我们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唐锦书院:“孩子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随着用工人数越来越多,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

  过去,南疆农牧民出门就业意愿低,生产生活习惯难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普遍对规范、制度不够重视,存在“领完工资就消失、花完工资又来干”的现象。招工伊始,这一现象并未改变,加上当地妇女往往在家照看孩子,迟到早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度让张文茂感到头疼。

  如何破题?经过再三思考,张文茂决定在厂房车间创办唐锦书院,自费聘请专职教师,给职工子女开展一系列诗词、书画培训等活动,并免费提供书籍、益智玩具,创造公共阅读和教辅空间。去年4月份以来,张文茂在第三师51团和53团以及阿克陶县等地共创建4个唐锦书院教学点,拥有13位老师,涵盖160名职工孩子。

  唐锦书院院长纪文彬介绍,利用寒暑假及周末唐锦书院针对职工孩子免费开展一系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书法、手工剪纸等,为“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孩子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更加灵动多彩”,许多专职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记者在第三师51团6连的唐锦书院看到,30多名孩子围在一起认认真真写着毛笔字,书院一角堆起一摞厚厚的字帖。

  “老师好!”记者采访时,30名维吾尔族孩子有礼貌地齐声喊道。纪文彬介绍,书院主要面向在职职工子女,年龄在4岁到8岁之间。由于书院空间有限,下一步会考虑接收非职工子女。

  “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非常明显。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团结村工作队队长郑太平说,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将传统文化知识告知父母,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各民族在情感、文化上交流融合。而另一个作用则是,解决了维吾尔族妇女职工的后顾之忧,其就业自愿性、自主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

  实业兴疆:建立现代化企业经营机制

  “越来越多妇女不再‘围着孩子和灶台转’。”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了。”

  ……

  这是记者近期采访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听到多的反馈,其背后折射出企业带给少数民族群众的点滴变化。

  兵团第三师副师长张霞说,一些当地妇女开始愿意展现自我、追求自我,走服装秀、走T台秀了。在她看来,当地群众就地就业,从农民演变为产业工人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第三师常务副师长丁新民则认为,通过就业培养,一些农牧民适应了现代化生活,变成工作有序、操作规范、具备规则意识的产业工人。这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此,张文茂深有感触,他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仅从内地将娴熟的老师傅请过来,手把手传帮带,还建立现代化企业经营奖励机制。

  在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厂房车间,随处可见各类奖励机制。例如,举办家庭工坊产量比赛,颁发各类荣誉证书;再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关奖励300元一组;保持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坚持喝开水,且当月产量达100件以上奖励300元一组。

  在奖励机制之下,职工比拼赶超的干劲十足。在兵团53团金胡杨镇集中作坊内,阿孜姑·买买提小组三人5月份打破了企业小组计件高纪录,各类奖励机制下人均月收入达5500元。

  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家庭工坊主管余敏介绍,有技能、有钱挣、有盼头,正在成为职工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仅如此,在唐锦纺织有限公司总部,还配套建立了员工宿舍、食堂、超市、台球厅、烧烤吧等生活设施。夜幕降临,员工三三两两结对而行,有滋有味。

  在已过不惑之年的张文茂看来,当地少数民族职工的未来生活已与他后半生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在唐锦纺织有限公司总部对面,一座山峰巍然耸立。张文茂笑称自己就是登山者,永远有更高的目标在前方。他信心十足地规划着未来:助力南疆成为中国的西部袜业中心,通过实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走向车间,迈向共同富裕。

  金秋十月,张文茂还计划带着部分优秀员工到天安门看升国旗,阿瓦汉·买买提的梦想有望成为现实。

AAA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6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