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阻燃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阻燃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阻燃资讯中心

阻燃资讯中心

镇安县庙沟镇蚕桑种养蹚出共富新路径——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城南二哥2024-03-20 16:29:01阻燃资讯中心249来源:阻燃布料_阻燃面料网

  青山如屏,溪流蜿蜒。盛夏时节,走进镇安县庙沟镇,一片片密植桑园中,人们正忙着采摘桑叶;小蚕智能共育室里,密密麻麻的蚕布满了蚕箔;蚕丝加工车间,经过剥茧打棉、煮棉、洗棉、甩干、烘干等,一筐筐雪白的蚕茧变成一床床柔滑的蚕丝被……

  种桑养蚕是庙沟镇的一个传统产业。20世纪40年代,当地农户就开始栽桑养蚕,一度成为主导产业。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市场等因素影响,蚕茧蚕丝的价格下滑,造成当地蚕桑产业日渐萎缩。

  近年来,镇安县强化组织振兴引擎作用,在庙沟镇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了涵盖种植、养殖、深加工、线上电商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从农场到工厂再到市场的全方位发展格局,使桑蚕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

  联村为盟强产业抱团发展促增收

  近日,走进庙沟镇蒿坪村,通村道路两旁一行行矮化桑树长势喜人,每一片园子都竖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上面有桑树的品名及其介绍,还有联系支委、包抓党员、“联营专家”的姓名及其职责。

  “过去,种桑的联系不到养蚕的,把桑叶喂了猪;养蚕的寻不到桑叶,看着满架待哺的蚕虫干着急。那时候,种养户就像撒出去的一把豆子,散乱无序,串不起来聚不成团。”庙沟镇党委书记储德宝说,“去年,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实际,统筹镇域资源,对全镇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成立了庙沟镇产业链功能性党总支,实行抱团发展、资源共享。”

  庙沟镇有蚕桑产业的蒿坪、五四、五一、中坪4个村成立了蚕桑产业党总支,蒿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召卿任党总支书记。

  在联合党总支的带领下,各村不仅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而且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五一、五四村采取将部分撂荒、闲置土地收回,打造密植化桑园的方式;中坪村采取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的方式;镇上则整合各村桑、蚕资源,依托蒿坪村合作社,建厂加工蚕丝产品。

  “没有了村与村之间的行政壁垒,几个村成为‘一家人’,每个村各司其职、各得其利又相互影响,形成‘握指成拳’效应,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减少了运行成本,又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家抱团发展,才能真正把产业做起来。”储德宝说。

  “产业优势的‘上游’村党支部负责规划、指导、信息传递,参与的‘中下游’村党支部负责提供人力、物力、资金。各村之间沟通交流大大增多,种桑的只管考虑如何管理好桑园,养蚕的就踏踏实实务蚕,资源、人力、资金、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联合党总支来协调,解决了种养户的后顾之忧,也把产业链理顺了。”杨召卿说。

  如今,庙沟镇按照“产业链党总支+村党支部+产业链党小组+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发展蚕桑产业,已建成占地百余亩的标准化密植桑园(观光园)、1700平方米的养蚕工厂、400平方米的蚕丝品深加工工厂,逐步形成了栽桑建园、桑园返包、小蚕共育、技术培训、农资供应、蚕茧回收、蚕丝被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批我养了15张,产茧500多公斤,卖了两万多块钱。这是我今年养的第二批蚕,又养了15张,只要经营得好,肯定又能结出又大又白的茧子,争取再卖个好价钱。多亏了村党支部及时给调来的桑叶,我家门前屋后的桑树叶子只够喂两天。”蒿坪村村民徐启云高兴地说。

  “现在不管是种桑还是养蚕,都能赚钱。我栽了十来亩桑树,农闲时候要么在蚕厂协助喂养大蚕,要么去蚕丝工厂做零工,每天工资130元,收入比出门打工有保障。”村民詹靖接过话茬说。

  党员带头作示范串起产业发展“链”

  走进蒿坪村小蚕集中共育室,一排排蚕架摆放有序,墙壁上挂着一支蓝色温度计,地上一台温湿自动控制器亮灯工作着,蚕吃桑叶的沙沙声不绝于耳。旁边的操作间里,一片片新鲜翠绿的桑叶随着机器的嗡嗡声在转动,顷刻间就变成了蚕食。

  “现在已经是三眠(两厘米左右的幼虫)了,再过两天就可以通知大伙儿来领蚕了。”阴生芝一手移动蚕架,一手把切碎的桑叶铺撒到蚕床上。不一会儿,她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阴生芝养了几十年的蚕,是一名养蚕能手,也是一名党员,负责小蚕共育室的技术指导。

  “基地养蚕方式与传统养育不同,喂食高峰期,每天都得200公斤新鲜桑叶。主要的是控温控湿、消毒和喂食。温度偏低、偏高,都会影响蚕宝宝正常生长发育,出现龄期延长、抗病率下降等状况,影响后期的结茧率。”阴生芝说。

  像阴生芝这样的党员带头人,在庙沟镇屡见不鲜。桑园基地里,方孝红一边讲解一边给大家作剪枝示范;合作社蚕丝加工厂里,刘华隆仔细地对蚕茧进行分拣;蚕桑文化展示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曾博佩戴党员徽章热情地推销蚕丝被……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围绕桑蚕产业发展,庙沟镇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率先流转土地、学习技术、承包经营,成为种桑示范户、养蚕大户。同时,以“三亮”作表率,让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的党员在岗位上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田”“党员责任区”,积极吸收技术人才入党,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推动党组织力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目前,庙沟镇产业链党总支从浙江、云南等地引入了15个高产良桑品种和2个果桑品种,将桑树种植园按地块划分了17个党员责任区,负责日常管理;从联营人才库中精选了17名“乡土专家”,负责养蚕技术指导。养蚕工厂年养蚕3季300张,可产蚕茧1.2万公斤,蚕丝品加工厂以制作纯天然、无公害的蚕丝被为主,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去年产值10多万元,实现了从蚕卵选种孵化、幼虫养殖,到蚕茧产出、蚕丝加工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振兴、良性发展。

  农旅融合创品牌走出产业振兴路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桑蚕文化展示馆。这里主要展示从古代栽桑、养蚕、出茧、织绸等工艺流程,到现代栽桑养蚕模式的嬗变及蚕文化的积淀过程……”7月12日,正值暑期,庙沟镇桑蚕文化展示中心的解说员向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学生详细讲解。

  近年来,庙沟镇依托全县蚕桑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资源优势,着力打好产品、文化“两张牌”,加快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以蒿坪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开办蚕丝加工厂,打造“百神山”牌蚕丝制品,既解决了蚕茧销售的市场问题,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保障了农户养蚕的积极性。同时,镇上还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将园区桑树科管产生的大量废弃桑枝进行切片加工,作为中药材进行销售,实现变废为宝。另一方面,打造桑蚕文化展示馆,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桑蚕文化,用桑蚕文化为特色产业注入精神之魂。组建“头雁销售团队”,建立电商中心和销售直播间,让文化、产业与电商有机融合,搭建起消费者与农户沟通的“信任”桥梁,竭力快速地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变成商品走出大山。

  目前,全镇已完成桑园科管1万多亩,其中密植桑园7000亩、桑园改造提升3400亩;年发展养蚕2200张,建成小蚕共育室5处、养蚕工厂37个;引进先进自动化蚕台40个,建成蚕丝被加工厂1处、蚕桑文化展示中心1处、蚕桑产业研学基地1处;年产茧22吨,实现年经济效益543万元。同时,通过投工投劳、流转桑园、养蚕等方式,带动周边1023户农户(其中脱贫户374户)通过养蚕户均年均增收3000元。

  “一棵桑树、一个蚕茧、一床蚕丝被,就是我们庙沟镇群众致富的希望。下一步,重点仍然是围绕‘桑、蚕、丝、桑蚕文旅’继续拉伸产业链条,争取再建一个集桑蚕田园文旅体验、研学基地等于一体的桑蚕文化产业园,栽植果桑、叶桑,保持一年四季不间断养蚕,让更多的人走进庙沟,了解蚕桑知识,体验蚕桑文化,感受乡村振兴的魅力。同时,进行蚕蛹、蚕沙加工,增加产品种类,加大销售力度,将桑蚕产业真正打造成彰显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把更多群众嵌在蚕桑产业的链条上,让村民致富的‘新丝路’越走越宽。”放眼未来,储德宝信心满满。

AAA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24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