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服装产业如何整装再出发? ——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
福建服装产业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福建至今已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服装大省。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福建服装产业应如何立足新起点、整装再出发?对此,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持续打造有文化元素加持的品牌。
近年来,许多福建服装企业在思考如何打造令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如何在正确把握市场格局中找准品牌坐标。张庆辉表示,消费者愿意以超出产品本身价值的价格去购买商品,需要其对品牌和行业的心理肯定。品牌作为在现代商业语境中好的宣传手段之一,重视品牌建设并赋予品牌以文化属性和象征意义应成为未来福建服装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福建服装产业已经阶段性完成了服装全产业的框架构建,其中莆田鞋服、晋江商务休闲服和运动鞋服等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早已各突破千亿量级,并拥有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而品牌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更需要文化元素的加持。
当前,福建服装产业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以及品牌吸引力不强、用户忠诚度不高的情况。
张庆辉表示,完整且独特的品牌文化是消费者愿意用比产品价值更多数倍的价格为品牌溢价买单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大部分福建甚至中国服装品牌需要集中学习的经营战略。
其次,重视、重用人才,理顺管理机制。
在过去四十年的福建服装产业发展历程中,地域化的品牌运作方式获得令人惊喜的成果。比如,七匹狼和安踏通过不同定位的品牌矩阵,以下沉市场为基础,而后将经营层面逐渐向上扩散。这其中的底层逻辑虽按照国际通用的营销方法运行,但又根据中国市场的整体环境进行了调整和适应,并在关键节点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终形成极具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服装商业模式。然而,福建服装产业目前具有一些发展矛盾:家族式企业是福建服装产业中市场主体的较大多数,其中通常存在着创始家族与管理层、技术层的理念冲突。
针对内部管理矛盾,张庆辉建议:福建服装企业需要展现对人才的尊重,要避免企业体制对人才造成较大束缚。企业管理层应该意识到,只有通过设计和文化方面人才的加持,品牌才可能摆脱低端印象并开始走向高附加值;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应充分与设计人才、技术人员交流,做到权力下放并充分信任相关人才。
同时,要辩证看待疫情带来的行业洗牌。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仍是目前福建服装制造业中的主要组成,有着依赖性强、附加值低、抗风险力低的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福建中小型服装制造企业正在面临着相对紧缩的生存空间。在张庆辉看来,目前的困难对福建中小型服装企业来说或是一个换道超车的好机会,不盲目投资、不跟风扩张,在保证与深化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稳步扩张不失为疫情时期比较客观可行的一个方向。
后,要在国际视野的框架下建立自信。张庆辉认为,强大的包容性是中国服装市场的魅力所在。正如福建服装业中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都能够在全国的服装市场中找到自身定位和客群。福建服装企业应客观认识到“时尚”的本质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只有站在国际视角的高度才能更好了解行业趋势,发现消费需求,才能获得发展机会,应该积极思考、不断吸收,将服装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终转换成适合自身和中国的表现方式。
AAANHJJGHSFW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