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面料网,免费提供专业的阻燃面料产品、资讯、知识、供应商、生产厂家等等

阻燃面料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阻燃资讯中心

阻燃资讯中心

威海韩企来撤离一半 中韩经贸遇转型关口

城南二哥2023-08-02 11:06:45阻燃资讯中心244来源:阻燃布料_阻燃面料网

  中国大的贸易逆差国是哪个?既非美国也非日本,而是韩国。2014年,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已近千亿美元。究其原因,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三来一补”的低端工业品以及农产品和纺织品,而韩国对华出口多为电子、机电、化学等高附加值产品。
  长期以来,在中韩经贸合作中,韩方以技术和研发优势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方则以低廉的土地、劳工获得比较优势,二者形成产业互补型合作。但近年来,随着中国要素成本提高,中韩之间原本“默契”的分工合作难以为继,中韩经贸合作急需转型升级。为此,两国政、商、学界都把目光投向了中韩自贸。那么,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将对中国产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以中韩自贸先行区山东威海为样本,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
  地道的韩国烤肉店铺灯火辉煌,“啤酒炸鸡”的香味溢满街道,商铺橱窗里韩国产品琳琅满目,讲着韩语的售货员与韩国游客热切交谈……6月以来,韩国游客逐渐增多,威海的街头再次热闹起来。
  随着威海在中韩自贸中“抢跑”,这里的“韩风”越来越浓郁。在6月1日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FTA)中,中韩两国分别选定威海与仁川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要素成本逐渐提高,威海原有的一些劳动密集型韩资企业正在陆续撤离。据韩商会威海办事处会长金宗猷透露,2010年以来,已经有一半以上韩国企业离开威海。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韩经贸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而中韩FTA的签订为两国经贸合作转型提供了契机。
  但国家发改委外经所研究室主任张建平称:“韩国在亚洲堪称自由度高的经济体,中韩自贸协定会给两国政策与产业,尤其对中国带来什么冲击、影响,尚不确定。”
  威海正常运行韩企仅剩800多家
  说起中韩两国的经贸交往,威海港集团总经理张平有切身感受。1990年9月,自韩国仁川出发的金桥轮抵达威海,在中韩尚未正式建交之际,这艘客货滚装班轮率先在两国之间搭起了民间贸易的“金桥”。
  随着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两国经贸往来迎来个高潮。据张平回忆,因可以享受落地免签,初坐船的乘客主要来自韩国,而这些人以“背包客”为主。张平表示,在中韩贸易史上,这些背上三四十公斤重的麻袋、在威海码头售卖韩国生产的领带、服装和布料的“背包客”,掀起了中韩贸易的个高潮。
  彼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商品仍处于短缺时代。随着韩国商品大量涌入,威海建起了国内座韩国商品城,通过威海港管理运营。
  在中韩建交的第二年(1993年),威海获得中韩经贸洽谈会举办权。一办就是八届,一举奠定了威海对韩经贸“桥头堡”的地位。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汽车、家电、纺织等产业被迫外迁,三星、大宇等一大批生产线向中国转移,掀起了第二轮抢滩中国市场的热潮。
  2000年之后,威海对韩招商层层推进,在韩国设立招商办事处,全力构建对韩招商网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新华网2003年8月报道,彼时,在威韩资企业已达1800多家,并以平均每天至少一家的速度递增。
  威海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威海的韩资存量为16.3亿美元,占山东韩资存量的17%。
  不过,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包括韩资在内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外迁。威海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威海正常运营的韩资企业只有803家。“5年内在威海投资的韩国企业,一半以上都选择回去了。”金宗猷向记者坦言,原因就是生产成本增高。
  记者就这一说法向三星电子外协企业——威海先优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朴永權求证,他表示,“我才来一年半,之前也听说威海韩资企业挺多,但来了之后,确实有很多韩国企业撤资了。”
  不过在威海市商务局人士看来,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韩资企业在威海乃至中国的投资,正逐步发生质变。“以往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去年开始,韩资项目侧重于贸易、餐饮服务这一块。”威海市商务局外资科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朴永權表示,“之前撤资的韩企,都是靠人工来挣钱的企业,如今他们更多选择东南亚这种人工成本低的地区”,相反,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都能在威海继续存在并发展起来。
  在多位韩资企业人士看来,中方的廉价土地和劳力、韩方的技术和市场,曾让中韩两国在制造业上找到了互补,但如今,这种互补优势逐渐消失。
  董彦岭指出,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到了与上世纪90年代韩国经济转型升级时类似的关口,随着国内劳务成本逐年提高,中韩经贸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中韩FTA的签订成为转型的契机。威海、仁川探路中韩经贸转型
  2015年以来,威海的“韩风”开始变得强劲。据威海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5月,该市新批准韩国项目28个,同比增长47.4%,合同外资17961万美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43.5%。
  这股强劲的“韩风”主要源自对中韩自贸的预期。随着中韩FTA签订,威海与仁川成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这也是全球自贸协定的首创之举。根据中韩FTA,威海与仁川的先行先试,主要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并且视两地的合作成果,将适时推广到两国其他城市。
  作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试验田,威海市正在争取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加强和仁川自由经济区的谈判。
  3月16日,威海市出台《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批实施方案》,拟打造中韩自由贸易先试平台、中韩产业融合先行高地、中韩地方合作示范城市、中韩双边合作创新试验田。
  3月23日,威海市政府组团赴仁川,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厅进行轮实质性谈判,威海市政府拿出56个项目。按照初步设想和与仁川方面的沟通,威海希望建立一个中韩商品集散地,争取打通韩国-威海-中亚/欧洲货运线路,使威海由原来的交通末梢变为物流中心和枢纽城市,在中国、亚欧与韩国之间开通一条贸易大通道。
  同时,威海市也希望借此推动与仁川在各领域的深度开放,包括旅游、医疗、美容、健康养生、金融、文化、时尚创意、服务外包等。
  4月24日,双方第二轮谈判在威海进行。双方代表团在旅游、医疗美容、双边投资、跨境电商、口岸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等领域展开磋商。
  董彦岭向记者分析,威海与仁川先行先试重要的任务,是要突破中韩经贸的现有瓶颈,为两国经济发展找到一个新的合作模式。
  不过,张建平曾指出:“韩国在亚洲堪称自由度高的经济体,中韩自贸协定会给两国政策与产业,尤其对中国带来什么冲击、影响,尚不确定。”
  记者注意到,截至中韩FTA签订,韩国已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2个FTA。韩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和美国、欧盟同时签订FTA的国家。
  经济示范区顶层设计即将出炉
  记者了解到,威海与仁川已建立了对接磋商机制,高层定期互访。双方都设立了地方经济合作专门机构,以共同研究有利于在中韩两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经验。
  为抢抓中韩FTA红利,6月8日,威海市环翠区与仁川市中区举行了战略合作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签订18个重点合作项目,涵盖电子商务、医疗美容、民俗文化、旅游、货物贸易、产业园区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作为两市的中心城区,环翠区与中区早在1998年就缔结为友好城区,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往来密切。
  威海市商务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中韩FTA生效尚需时日,威海正在抓住这个时间差,及早与韩方开展合作,指导企业抢先布局韩国市场。
  韩国国税厅此前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8年,进军韩国的中国企业从118家增至445家,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增幅大。同样来自韩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仅威海企业在韩国的投资就达7000万美元。截至目前,已有十多家中国企业赴韩国上市。
  在董彦岭看来,威海与仁川的合作虽然仍在探讨,但大体趋势将是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由产业内贸易为主向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以韩国投资中国为主向相互投资转变。“中韩自贸区率先在威海与仁川试验,政府的
  当务之急是制定和统一规则、政策,而不是着眼具体的商业项目。”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张蕴岭认为。
  据悉,威海市政府已组建了2个高层专家团队,持续开展对韩合作总体战略研究,进行顶层设计。近期,专家们将给出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示范区的顶层设计。

AAASDFDNHGCXE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24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