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渠县获“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称号
9月21日,以“创新驱动数智赋能”为主题的2023年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会上特别举办了新申报集群授牌仪式。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办公会批准,同意与达州市渠县人民政府建立产业集群共建试点关系,授予四川省渠县“中国户外纺织服装名城”称号。
近年来,渠县抢抓四川省委、省政府把食品轻纺产业纳入“六大优势产业”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六大万亿级产业”战略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区域交通、人力资源优势,将轻纺服饰定位为渠县“首位产业”,出台《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的决定》《渠县纺织服装产业2023-2025发展规划》,全力建设“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
渠县深度聚焦户外纺织服装产业新赛道,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全县拥有户外纺织服装企业129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西部服装服饰产业承接基地”“四川省国际品牌服装加工‘智’造基地”和“四川省户外服装生产基地”。
渠县大力引进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链主型”企业,四川贵康服装有限公司犀牛智造合作工厂、安踏合作伙伴嘉源体育、兴宏泰服饰、铭圳纺织、航彩纺织、鑫富纺织等龙头企业竞相落地渠县,坚持“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双轮驱动,注重企业、产品、品牌的“梯度培育”,既让规模企业“顶天立地”,又使微型企业“铺天盖地”,全县129户轻纺服饰企业中,轻纺服饰类乡村共富工坊58家,规上服装服饰企业32家,其中户外服装服饰规上企业20家、年总产能3600万件。
渠县轻纺服饰品类多样涵盖防风衣、滑雪服、雨衣、夹克等13个系列品种,目前已拥有晋恒、天露、恒辉、渠之秀等自主品牌20余个,国际国内知名合作品牌33个,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产业,渠县打造产城融合强载体——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城,目前已建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职工倒班房、12万平方米职工限价房,1万平方米职工食堂已投入使用,配套学校、医院也在加快推进。如今,产业城内已聚集42家轻纺服饰品牌企业,东丽集团、弘曲线业等一批优势链主企业正深度对接洽谈。不仅是在产业城,在渠县宝城镇、三汇镇、土溪镇等乡镇的多个“共富工坊”内,飞针走线的忙碌场景比比皆是,渠县轻纺产业热度不断升温。
今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四川渠县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主任夏令敏,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张海燕,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杨淑琼,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供应链协作部主任刘长江,中国服装协会协作部副主任侯亮,《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副主编徐长杰等评审专家组成员一行,实地考察调研了渠县纺织服装产业并召开了评审会。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出席评审会,并向调研组介绍了渠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中国纺联产业集群考察评审专家组成员在实地考察、专题汇报和材料评审的基础上,分别发表了推荐、评审意见。
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张海燕谈到,全国很多地区都看好户外这一新赛道,不过从全国来看,渠县已经在新赛道上有了较好布局,因此期望四川地区今后能够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区域经济平台优势、西部地区市场枢纽优势,做好户外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内外贸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之下,渠县应进一步承接东部加工制造能力,与东部地区面料设计、研发、订单和市场等进一步形成共建协作,在中西部地区扩大市场供应能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主任夏令敏指出,渠县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首位产业,从市场情况来看,渠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同时,渠县瞄准户外领域,定位清晰,产业特色比较明显,有巨大潜力空间。
夏令敏指出,纺织服装作为传统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产业也是新技术融合快的,经过数字化改造,也能形成新业态、新经济”。夏令敏对渠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心无旁骛地去发展;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坚持特户外色发展;四是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五是大力培养产业人才。
AA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