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全链发展蚕桑产业
盛夏七月,走在贵州省纳雍县勺窝镇的乡间路上,时不时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桑树林子,偶尔还能看见蚕农背着背篓在林间采摘桑叶。
勺窝镇不少农户以种桑养蚕为业,蚕种由当地龙头公司发放,养大结茧后,公司又统一收购蚕茧。蚕茧会在当地的厂里完成选茧、缫丝、编丝等步骤后变成洁白的丝线,部分蚕丝也会被加工为蚕丝被、服装等产品。
在当地,以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的蚕桑产业从桑树的种植、蚕的养殖到蚕丝加工、成品销售和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已健全完善,不仅带动纳雍县蚕桑产业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六盘水、安顺、织金等周边县市的养蚕户共同发展。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纳雍的土壤适合桑树生长,温和的气候也适宜养蚕。”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瑞式介绍,“目前纳雍有桑园面积1万亩左右,仅是勺窝镇就有6000余亩,纳雍养的蚕一颗蚕茧平均能够拉出1200多米的丝,远比其他地方的蚕茧长得多。”
除了天然的优势,先进科研技术的加持,也为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公司和贵州省农科院蚕业所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我们的桑树种植和养蚕的技术都有来自蚕业所的专家们的指导。”邓瑞式介绍,通过蚕业所指导,该公司在桑树的病虫害防治,蚕的规范养殖等方面技术都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贵州省作为“东桑西移”的承接地,桑蚕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纳雍也趁着这股东风,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好设备带来好产品
得益于纳雍好桑叶和好蚕茧的基础,当地生产出来的蚕丝制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我们的丝更白更长更有韧性,这不,刚寄到江苏的一批样品,就被日本的客户看中了。”在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里,董事长周杰说。
他介绍,江苏的合作商看到纳雍生产的蚕丝质量上乘,便寄给日本的客户看,没想到日本客户一眼便相中了这款蚕丝。“日本的客户打电话来表示想以每吨46万元的价格购买我们的蚕丝,并愿意和我们长期合作,质量稳定的话,考虑将我们纳入他们的丝线供应商体系。”
要生产好的丝线,除了好的蚕茧,也离不开先进成熟的加工技术,在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烘干、选茧、煮茧、缫丝……工人们站在机器前,或操作机器,或挑选蚕茧,动作娴熟。
“我们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缫丝机,从茧子上抽丝到成为丝线可全自动生产,这款机器可以自动感知茧子的大小,自动添茧,自动抽丝,更智能的同时也更节约人工。”该公司的技术顾问吉长银向记者介绍,以前老款的机器需要配备20个人操作,现在只需要8个人,如果是成熟的技术工人,则只需要4个。
“房内的机器目前可以实现从蚕茧到蚕丝的全过程生产,从烘干、选茧、煮茧到缫丝、复摇、平衡、编丝、绞丝,以及后的厂内检测和打包全流程都在这里完成。”吉长银说。
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群众
纳雍县压落村河边村民组村民陈孝兰把家里的两间房改成了蚕房,家里的地也种上了桑树,种桑养蚕成为老两口的主业。
“我们养的都是三龄以上的蚕,比较好养活,去年我们养蚕挣了4万多元。”陈孝兰说,蚕一年可以养9批,每批只需要15天至16天就可以结茧,结茧后就可以卖到公司。“今年的桑叶长得比去年好,预计今年的收入也会比去年多。”
在纳雍,像陈孝兰一样以种桑养蚕为业的群众并不在少数。“养蚕劳动强度低,每年就只需要做半年左右,收入还可观。”陈孝兰说。
为了减少养蚕的损失,让蚕农有大的收益,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蚕的生长周期对发放时间进行调整,将蚕养到半大后再发放给蚕农饲养。
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早是由邓瑞式2019年创办,2021年通过当地政府注资,成为现在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数年时间发展下来,该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桑蚕产业的龙头企业,展现出良好的帮带能力。
“我们的带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带动群众种桑养蚕获得收入,另一方面是带动当地群众进厂就业,我们正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周杰介绍。
“这个厂是今年4月才开始运行的,招的工人不熟悉缫丝技术,我们都是一边招聘一边培训。”吉长银说,“培训为产业工人大概需要1年,目前厂里有47个工人,每人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熟练工人月工资可达5000元。”
除了带动纳雍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贵州纳福瑞蚕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带动了安顺、六盘水等地蚕农参与产业发展。“工厂目前还没有达产,达产的话每年可生产220多吨的蚕丝,产值超1亿元。目前本地蚕茧还不够加工,还需要大量向外收购蚕茧。”周杰介绍,未来,他们将持续扩大蚕桑产业规模,增建织布厂房,提升产业质效。
AAA
发表评论